數字式冷媒歧管儀是制冷系統檢測、維修與調試的精密工具,集高精度測量、智能分析與便捷操作于一體,廣泛應用于空調、冷庫、熱泵等制冷設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。該儀器采用高精度數字傳感器,溫度測量分辨率可達0.1℃,壓力傳感器能精準捕捉0.5psi的微小波動,確保數據準確性。其核心優勢在于多功能集成:一機替代傳統表盤歧管儀、壓焓圖、溫度儀和壓力儀,可同步測量制冷系統的壓力、溫度、過熱度、過冷度等關鍵參數,并內置80余種制冷劑(如R22、R410A、R134a等)的飽和溫度數據庫,支持NIST標準冷媒數據,滿足不同場景需求。
一、使用前準備
檢查設備:
確認數字顯示器電量充足。
檢查高壓(Red/紅)、低壓(Blue/藍)軟管及中間(Yellow/黃)軟管有無破損、泄漏。
檢查快速接頭是否清潔、完好。
選擇正確模式:
開機后,根據所使用的制冷劑類型(如R134a,R410A,R32等),在菜單中選擇對應的冷媒代碼。這一步至關重要,因為不同冷媒的壓-溫對應關系不同。
二、連接管路
關閉閥門:
確保歧管儀上的高壓閥和低壓閥均處于關閉狀態(手柄順時針擰緊)。
連接空調系統:
將紅色軟管連接到空調系統的高壓檢修口(通常標識為“H”或尺寸較小)。
將藍色軟管連接到空調系統的低壓檢修口(通常標識為“L”或尺寸較大)。
連接時聽到“咔噠”聲,確保接頭鎖緊。
連接中間黃色軟管(根據需要):
若需抽真空或加注制冷劑,將黃色軟管連接到真空泵或制冷劑罐上。
三、測量與操作
讀取靜態壓力:
連接好但不開啟空調時,可直接從顯示屏讀取系統的靜態平衡壓力。
讀取運行壓力:
啟動空調系統至制冷模式(通常要求運行10-15分鐘以上使系統穩定)。
此時可直接從顯示屏讀取實時高壓值和實時低壓值。
部分高級型號還能同時顯示對應的壓力下的飽和溫度(通過內置數據庫自動換算),方便判斷過熱/過冷度。
抽真空(若配備或連接真空泵):
將黃色軟管連接真空泵。
打開高壓閥和低壓閥(逆時針旋轉手柄)。
啟動真空泵,觀察顯示屏上的真空度(通常以kPa或mbar顯示),達到目標值(如-98kPa或更低)并保持一段時間后,關閉閥門,停泵。
加注制冷劑:
將黃色軟管連接制冷劑罐(液態加注通常倒置,氣態加注正置)。
打開制冷劑罐閥門。
緩慢打開低壓閥(或高壓閥,視加注方式而定),讓制冷劑進入系統。
實時監控顯示屏上的壓力變化,確保在正常工作范圍內。
四、使用后操作
關閉閥門:操作完成后,先關閉歧管儀上的高、低壓閥。
釋放壓力:斷開黃色軟管前,應先釋放管內壓力。
拆卸軟管:依次拆下紅、藍、黃軟管,注意防止殘留制冷劑噴出。
盤好軟管:將軟管整齊盤繞,避免打折。
關機存放:關閉數字表電源,將儀器存放在干燥、陰涼處。
五、注意事項
嚴禁混用:不同顏色的軟管和接頭專用于高壓、低壓和中間管路,切勿接錯。
制冷劑匹配:務必在儀表中選擇與系統實際使用的制冷劑類型完q一致的代碼,否則讀數(尤其是溫度)會嚴重錯誤。
避免液體吸入壓縮機:加注制冷劑時,通常建議從低壓側進行,并確保以氣態形式加入,防止液擊損壞壓縮機。
定期校準:為保證測量精度,應定期對數字式歧管儀進行校準。
防水防摔:數字顯示屏和傳感器較為精密,應避免進水和劇烈撞擊。